各学院、学生会、学生科协: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自1902年建校迄今,东南大学始终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恪守“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育英才。东南大学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着力构建“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知行相辅、科创互哺”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不断健全“学做融创、知行合一”的“双螺旋、四联动、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竞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科性竞赛,为同学们的课外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此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更好地推动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的研究氛围,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研学的积极性,学校决定于2022年3月-5月举办“东南大学第二十一届结构创新竞赛”,同时邀请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等高校以及相关中小学的优秀选手参赛,以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其在全国土木类高校的影响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从我校竞赛获奖选手中选拔若干组同学进入“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和“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集训队。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财政部首次联合批准发文(教高函【2007】30号)的全国性9大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列于 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请相关院系组织学生积极参赛。
报名时间:3月10日00:00—3月20日22:00
报名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wjx.cn/vm/Ot5co65.aspx

附件:“东南大学第二十一届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一届南京高校结构创新邀请赛”竞赛章程
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竞赛组委会
2022年3月4日
附件:“东南大学第二十一届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一届南京高校结构创新邀请赛”竞赛章程
一.竞赛目的
1、结构创新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科性竞赛。竞赛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高校与企业/中小学之间联系、推动学科创新活动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2、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创新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可得到全面提高,为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优秀的创新型平台。同时,参赛的各院系之间也通过竞赛得到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学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创新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3、本次竞赛同时邀请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相关中小学的优秀选手,以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高校的教育水平,提升其在全国相关高校的影响力。
二.参赛对象及报名方式
所有在东南大学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限专业),经土木工程学院科技协会确认后即获得参赛资格。学生自愿组队报名参加,鼓励不同专业跨院系组队,每队3人(BIM组为3-5人)。请各队伍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有效报名以问卷填写内容为准。请各参赛同学务必加入相应组别的竞赛通知群。
报名注意事项:
1.趣味加载组只允许本科一年级学生参加。
2.每位同学只能参加其中1个类别的竞赛,不得重复报名(BIM组、“双碳”创新组允许重复报名),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
3.每组仅需队长1人报名。
三.竞赛内容和形式
本次结构创新竞赛内容分为如下几类:
模型展示组:模展组比赛是通过参考赛题,结合各类学科相关知识,将工程结构、智慧建筑与美学相结合,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同时赋予人文关怀,注重创新与协调。实体模型为主要展现手段,设计图及设计说明书为辅助展现手段。竞赛分初评与终评两个阶段。初评为专业评委和公众评选,遴选出终评组别,终评为现场答辩形式评出各奖次。竞赛咨询群号: 853518512
加载组A:加载组A的模型需要进行地震台加载试验,采取多个模型同时进行地震台加载,根据一轮加载的成绩决定最终排名。(注:由于场地和设备条件限制,在正式比赛前不提供试加载机会,且本组别总参赛队伍不超过120组,如果报名队伍数量超过限定数量,将通过笔试进行筛选,未入选队伍可参加BIM组比赛)。竞赛咨询群号: 834691920
加载组B:该组别的赛题一般采用当年的省级或国家级结构竞赛题目,需要进行加载试验,根据多轮加载的成绩决定最终排名。(注:由于场地和设备条件限制,在正式比赛前不提供试加载机会)。竞赛咨询群号: 531873568
趣味加载组:趣味组加载模型需制作较为简单的结构模型并进行加载试验,考虑到此项比赛更多的是考察参赛选手的基本力学概念与灵活应变能力,因此赛题将在正式比赛前6周内正式公布,届时会有通知。竞赛咨询群号: 541197942
水处理组:现场提供水处理的材料,每组成员搭建一个简易的水处理装置,根据这个装置对原水的过滤效果(水量,水质,时间等)来评定成绩和分数,并且附加一个海报介绍的分数。材料统一采购和提供。竞赛咨询群号: 830427006
挡土墙组:挡土墙竞赛要求参赛队依据比赛规则,利用牛皮纸作为加筋材料、白卡纸作为墙面板,进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和施工,最终竞赛需要加载试验。本组别可为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选拔做准备。竞赛咨询群号: 853706015
BIM组:为响应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有关“加快智能建造发展”和“推广数字化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将行业新技术、新需求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增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管理、机械自动化等发展而成的工程建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高度融合型人才,设置BIM设计竞赛组。参赛优秀作品需要进行现场答辩,可制作展板、实物模型等辅助答辩。竞赛群咨询号:853910510
“双碳”创新组: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双碳”人才培养,献礼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东南大学结构竞赛首次加入“双碳”创新组,参赛队根据给定的工程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清单,利用“东禾”碳排放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低碳工地的优化设计。优秀作品需要进行现场答辩。竞赛咨询群号:866706623。
四、竞赛流程安排
竞赛基本流程如下:
时间安排:
各组具体流程:
模型展示组流程(赛题说明会(3月26日)——>公示报名信息(3月30日)——>初步计划提交(3月31日)——>最终方案(电子版)截止(5月1日)——>初评+模型拍照(5月8日)——>最终方案提交(进入终评的交)(5月12日)——>终评(5月14日))。
加载组A流程(赛题发布会、经验分享会(4月8日)——>笔试(4月14日)——>统一领取材料(4月23日)——>收取模型(5月19日至20日)——>模型加载(5月21日至22日))。
加载组B流程(赛题发布(3月16日)——>统一领取材料(3月26日)——>赛题说明会、软件建模经验分享会(3月27日)——>制作经验分享会(4月12日)——>收取模型(5月28日)——>模型加载(5月29日))。
趣味加载组流程(赛题发布会(4月2日)——>经验分享会(4月16日)——>统一领取材料(4月28日至29日)——>收取模型(5月12日至13日)——>加载(5月14日至15日))。
水处理组流程(发布赛题(4月9日)——>收海报(电子版)(4月16日)——>现场比赛(4月17日))。
挡土墙流程(统一领取材料(4月22日)——>加载(5月8日))。
BIM组流程(公布赛题(3月21日)——>赛题说明会、经验分享会(3月26日)——>软件培训(3月27日)——>提交材料(5月12日)——>答辩(5月15日))。
“双碳”创新组流程(公布赛题3月22日)——>赛题说明会(3月24日)——>提交材料(5月10日)——>答辩(5月13日))
注:各组别时间,根据后续实际情况会有微调,具体见土木科协后续的相关补充通知。
五、竞赛培训
每个参赛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设计意图,并最终参加比赛。为使每个参赛队能够提前了解结构设计竞赛的基础知识,营造比赛环境,组委会将通过讲座等形式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东南大学在线开放课程:面向结构竞赛的创新实践——竹木结构、BIM技术创新与实践。课程有涉及竞赛结构概念设计、制作工艺要点、振动台加载竞赛和BIM相关知识。
另外,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创新竞赛网站(http://civil.seu.edu.cn/ssic/)上提供了往年大学生结构竞赛的回顾介绍、部分获奖作品、以及部分赛题和计算书实例等一些资料,可供参赛同学参考。
六.竞赛奖励
本次竞赛共设一等奖3%、二等奖6%、三等奖9%,优秀奖12%。
获奖学生个人或团队奖励办法见《东南大学学生手册》。按照《东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研学学分认定办法》规定,获奖学生可获得相应的课外研学学分。
竞赛获奖同学有机会参加东南大学结构创新训练基地的集训选拔活动,通过集训有望代表东南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等高级别赛事。
七、竞赛机构
1.竞赛组织委员会
主 任:李 霞
副主任:沈孝兵 姚一鸣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万 水 王玲艳 王 蓉 毕可东 刘 钊 杨 敏 吴 京 邱洪兴 陈忠范 范圣刚 宗周红 秦艺洢 郭丽萍 曹双寅 董永强 舒赣平 童小东 鲍 莉
秘 书:郑宝锋 胡碧琳
2.竞赛工作委员会
委 员:戚家南 郑宝锋 孙泽阳 卢瑞华 赖柄霖 胡碧琳 谈超群 陈 明 马金霞 李 贺 邓温妮 田龙岗 成于思 朱 蕾
喻 君 管东芝 夏侯遐迩 徐 明 徐伟杰 卓士梅 王燕华 缪蜀江 杜二峰 汪 洋 林静婷 张硕林 郑晓峰 卢海洋
罗锦鹏 张宇昂 杨皓帆 唐宇鲜 汪嘉言 雷永武 蔡茂元 李儒雅 王晨辉 孙令怡 王 翀 傅 荣 王佳文
秘 书:王 霏 张硕林
联系电话:025-52090570
办公地点:九龙湖校区新土木楼103(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办公室)
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竞赛组委会
202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