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文化素质教育
 
 
 
高山流水觅知音
2020-11-01

 高山流水觅知音

 ——记马维衡教授精彩演讲


    2020年10月22日晚,秋风萧瑟,寒意凛然,东大校园里却散发着悠悠古韵的沁香。伴随着悠悠的琴声,由马维衡教授带来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主题讲座在人文大讲堂举行。本场讲座是2020年东南大学“信仰公开课”制度自信教育专场讲座,“2020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之初始东南”系列名家高层演讲的第三篇。身为享有盛誉的现代广陵派琴家、中国斫琴名家,马教授和东大学子们促膝长谈,共享清悠琴韵。在问与答的访谈形式中,马教授引导学子们走近古琴,走近艺术,走近诗一般的精神世界,在音乐与故事的交织中静下身心,寻觅知音。

    讲座伊始,马教授即对古琴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古琴作为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清代以前,古琴便成为了文人君子的必修艺术,具有正统、严肃、不近大众、不近舞台的特点,且独享“三五知己,一烛悠香”的悠哉。古琴有琴曲3000多首,而后发展起来的诸多乐曲也是从古琴演化而来。到了近现代,由于国家对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高度重视,古琴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摆脱了原本濒临灭绝的困境,到如今已经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琴艺术,马教授的学生张为老师现场演奏了名曲——《高山流水》。一首琴曲令人心驰神往,大家仿佛都沉醉在了那个古老美丽的典故当中,在带我们初步领略了古琴的魅力之后,马教授就正式分享他对古琴艺术的理解了。


 话题一:《高山流水》的内涵为何?

    马教授指出,琴曲的奥义不仅在于其艺术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性、哲理性与文学性。《高山流水》内含“伯牙子期,知音难觅”的典故: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惊叹“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两人相见恨晚,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次相会,然而当煎熬的一年之期终于到来时,子期却未能赴约,伯牙四处打听才得知子期已经病逝的消息,他认为此后再也无人懂自己的琴曲,于是在子期坟前弹奏《高山流水》后摔琴而不复弹,自此便有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典故。马教授认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们,学位越高,知音却越少;朋友众多,真正懂自己的人却屈指可数。正如古人所说“千两黄金易得,知音一个难求”,珍惜身边知己,便是这首琴曲想传达的哲理之一。


 话题二:古琴曲谱难在何?

    红楼梦中有这一场景:宝玉戏称黛玉看起了“天书”。而这“天书”,就是古琴的琴谱——简字谱。说到这个典故,马教授便为我们讲起了古琴谱。以《梅花三弄》琴谱中的一段为例,马教授为我们分析了如何理解古琴谱上文字的含义,他还指出,在外行人眼里看来,古琴谱难以看懂,称为“天书”不足为过,但事实上,琴谱就像是演奏者的备忘录,古琴谱也并不难学。这看似繁琐的文字,其实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部分构成的,所以解读时需要把文字拆解来看,因此古琴谱又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拆字简字谱”。说到“拆字简字谱”的由来,不得不提到唐末琴家曹柔,他发现,将汉字拆开并重新组合,可以更加直观地说明琴的弹奏方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由此观之,简字谱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在经过正规的训练后,简字谱也不是如我们一开始所见到的那般复杂而棘手的。

 话题三:学习古琴的契机为何?心路历程为何?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马教授娴熟、高超的演奏水平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授分享到,自己与古琴的相遇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广播中听到了悠扬的古琴音乐,正如伯乐遇见了子期,马教授遇见了古琴,自此,他便四处寻找大师,想要学琴,一次偶然的聚会让他认识了自己的老师。在之后长达3个多月的时光里,马教授每日诚心拜访,埋头听从吩咐,帮助老师整理家务,不曾因为苦累而失去耐心。正是被他的诚意所打动,老师终于决定传授技艺。据马教授回忆,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自已也曾感到枯燥乏味,没有进步,但听见老师为中华传统文化可能即将失传而发出的叹息,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传承,而后便发奋练习,终成正果。

 马教授感慨到,艺术的传承,熏陶尤为重要,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戒去浮躁,才能担传承文化之任。而在逆境中求学,更能锻炼自己的本领,只要找准方向,并用心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话题四:饱含文化底蕴的琴曲分享

    在这一部分,马教授与学子们分享到琴曲《神人畅》,并为大家现场演奏,坐姿儒雅端正,抚琴优雅自如。据说,该曲自尧帝时代便有了,且弹奏时仅用到了五根弦,而后周文王与周武王分别为古琴添加了文弦,即第六弦,以及武弦,即第七弦,才有了现在的七弦古琴。在中日文化交流上,马教授也曾演奏过《神人畅》一曲,引起了共鸣,事实上,早在唐朝时期,该曲便流传至日本,可见古琴文化的魅力。


 话题五:古琴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马教授指出,大学,是古琴文化最好的培养土壤。大学生应戒去浮躁,沉静身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慢下来的意义。事实上,自古以来,古琴就是人调养身心的首选之一:欧阳修弹奏古琴,其病不治而愈,可见古琴艺术是精神良药;奔走于各国之间的谋士们,在不得志时通过弹奏古琴去除心魔,安定身心,可见古琴艺术也是养生之道。马教授还分享到古琴艺术在现代医学方面的作用,古琴可以调节血压,可以安神,是医学上的一剂良药。除此之外,学习古琴,并触类旁通,可以使古琴更加深入地优化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调弦的艺术与学习中协调的艺术相通,音色的明暗虚实的处理与生活中矛盾的处理相通。古琴艺术能在诸多方面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马教授和学子们对古琴艺术在当下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问:面对如今有很多人用古琴演奏现代流行音乐的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答:部分人对于古琴艺术的认识不够深入,古琴艺术正面临从“雅”到“俗”的危机。但古琴真正的气质,是高雅脱俗,真正流传下来的,才能叫经典。古琴艺术的传承,应先建立在辨别“雅”与“俗”的基础之上。   

 问:您觉得古琴艺术是否需要创新呢?

 答:古人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我们没有必要另辟蹊径。艺术的传承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学好学精了,才能谈创新。古琴本就是“慢”的艺术,又何必强求它融入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呢?




    当今时代,物质发展迅猛,人们的功利心日益明显,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雅致,我想今天马教授给了同学们诸多的思考和启发。“古琴本就是高雅的艺术,不能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而盲目改动老祖先的规矩。”马教授在讲座结尾说道。“不强求每个人学习古琴,但每个人必须牢记,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还有着古琴这位3000多岁的老人呢。”的确,身为心怀天下的东大学子,我们应该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这不仅是对职责的履行,更是对民族之魂,民族初心的坚守。希望东大学子们能够谨记马教授的忠告,学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守护华夏儿女的民族之魂!



 

处室电话: 办事厅52090218,教务科52090226,学籍科52090227,教研科52090220,实践科52090233,>更多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东南大学教务处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