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文化素质教育
 
 
 
春色如许——走进昆曲的世界
2019-03-11

—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赵天为教授的精彩演讲

         2019年3月7日星期四晚18:30,昆曲教育与传播学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的赵天为教授莅临J3-105人文大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春色如许——走进昆曲的世界”的精彩演讲。

          本场讲座由教务处、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一。赵教授的讲座生动、精彩绝伦。各院系学子慕名而来,全场座无虚席。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赵教授将《牡丹亭·游园》里丽娘这锦屏人儿所见的游园韶光,化作一幅生动的画面,娓娓道来。箫笛悠扬,戏腔婉转,精心挑选出的精彩演出片段,佐以仔细耐心的讲解,带领同学们步入美不胜收的昆曲世界中。

一、昆曲的历史:源远流长

         源于元末时昆山的一方古镇,“南曲之美”由顾坚首现;而经过数年的传承发展,革新家魏良辅独创一曲“启口轻圆,收音纯细”的水磨腔,又换弦琴作箫笛,使“南曲”逐渐步入辉煌;明万历年间,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终于走向兴盛繁荣,独领风骚数百年。在明万历至清嘉庆的两百余年间,文人雅客均以创作素具“风雅之美”的昆曲剧本为己任,于是名家辈出,佳作云集。

          自《牡丹亭》始,贵族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人鬼情未了的传奇故事让人心神向往;《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却又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不免让人扼腕,而借“兴亡之感”所抒的”离合之情“更引人深思;《桃花扇》里,复社文人侯方域同秦淮名妓李香君本为一对佳偶,却为家国战乱而被迫分离,终落得各自出家不得相守的爱情悲剧引人悲愤交加。精彩的演出片段,佐以赵教授仔细耐心的讲解,让同学们无不深陷戏中,久久难以自拔。

          乾隆末年,经历了与京腔、秦腔、徽班的三次“花雅之争”,只见风雅却不同流俗的昆曲逐渐走向衰弱,并在民国时期一度低迷。直到1956年,凭借《十五贯》,昆曲又成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典范,为大众喜爱,重现光彩。直至今日,作为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剧中之一的昆曲,仍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颗极为耀眼的明珠。

二、昆曲的行当:生旦净末丑

         昆曲的不同行当,都表现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成了一套模式化的表演规则。不论是书生之儒雅风流,老生之果断老辣,五旦的小姐含羞带怯,六旦的丫鬟古灵精怪,还是净角的正义勇敢,丑角的幽默滑稽,生旦净末丑,各角有千秋。在这一部分中,赵教授带领大家欣赏了《孽海记》及《西游记》中的相关片段,将个惹人发笑的丑角小和尚演得活灵活现,让同学们耳目一新。

三、昆曲的表演:载歌载舞

         谓昆曲,便是“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在昆曲舞台上,“有声必歌,无动不舞”是百年不灭的传统,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优秀的昆曲演员们个个功底了得。与追求写实的西方戏剧大相径庭的是,中国戏曲向来以追求神似的写意手法进行演出。因此,在以戏文唱腔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虚拟划船,虚拟骑马,虚拟风霜,虚拟雨雪,虚拟跋山,虚拟涉水这类完全不依赖舞台布景实现场景切换的动作,无一不挑战着演员们的表演功底。

         讲至兴起时,赵教授亲自上台示范昆曲中扇子的妙用。她启势登台,一把描金粉蘸画牡丹的折扇半遮半掩,碎步不停,将个知情达理又含羞带怯的贵族小姐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摇身一变,她却又成了大器端方,义薄云天的年轻公子,登场开扇,颇见非凡气度。在座同学无不惊叹叫好,为教授的身姿倾服。

         最后,赵教授特别为同学们讲解了昆曲声腔的特点和谱曲知识,激起大家对昆曲更深层次的兴趣。不同于北曲的遒劲朴实,流丽悠远的昆曲唱腔更显江南柔婉细腻之美,佳赋之文辞典雅。在讲座快要结束之时,赵教授更是亲自开腔,选取《牡丹亭·游园》中最经典的片段《皂罗袍》为在场的同学们献上一曲,引得大家意犹未尽。最终,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赵教授的精彩演讲,使许多同学获益匪浅,培养起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并将以文化传承为己任,让昆曲艺术更加源远流长地持续发展下去。

 

处室电话: 办事厅52090218,教务科52090226,学籍科52090227,教研科52090220,实践科52090233,>更多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东南大学教务处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