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文化素质教育
 
 
 
诗性思维训练——记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陈仲义教授精彩演讲
2018-10-15

诗性思维训练

——记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陈仲义教授精彩演讲


  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晚,九龙湖畔秋雨绵绵。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厦门城市学院教授陈仲义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诗性思维训练”的精彩演讲。本场讲座是“东南大学首届诗歌节”系列活动的第三场讲座。各院系学子慕名而来,同学们热情高涨。

  科学实用的工具泰半主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众多好处与便利,但同时也压抑了我们“诗意的栖息”。挣脱庸常的束缚,开发与培育创造性思维,是每个学子所向往与追求的。而陈仲义先生教授的诗性思维训练正是通向创造性思路的独特一翼。

  讲座伊始,为了引出诗性思维,陈教授首先介绍了科学的逻辑思维,它是指符合实用的、明晰的、在理性层面进行的思维,科学思维的极致体现就是计算机0与1的二进制排列组合。与之对应的便是艺术的诗性思维,它是非常态的、非确定的、在感性层面进行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在文学的上的极致体现就是诗歌。陈仲义教授指出,诗歌是一种奇妙诡异的化学反应,涉及诸多主体质素与文本元素:潜意识、感觉、直觉、同感、想象、变形、隐喻、象征等。我们不能把诗歌看作纸面上的建筑,而应该把它看成由文字排列组合而成的“活体”。

  随后,陈仲义教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诗性思维”,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逻辑——受制于种种理性和秩序的条律。它是通过体验、感性、直觉、经由语言中介,熔铸成非固定、非一致、非因果的“无序”,并且强调每一次生成都是以崭新、独特、甚至远离因果律的链接。尽管目前的科学无法清晰地描绘属于意识思维的潜意识,也无法说清属于诗性思维的感觉、直觉和智性的生成,但并不妨碍我们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培育一个文明人的诗性思维。接下来,陈教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诗性思维训练六项”,展示了培育诗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首先,从最基本的训练——词语联想训练开始。科学实验表明,不超过五次转换就能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陈仲义教授据此给同学们出了两个联系的难题:日光灯与算盘、雀斑和打人,在场的同学15秒内就完成了解答,展现了东大学子的诗意潜质。第二步是词语搭配训练,即如何在把一个具体细小的事物与一个空茫庞大的事物联系起来的同时,又要生动形象具有张力。陈教授以“一支笔”与“多少岁月”为例,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应在其间加上“谱写”一词,而若是加上烧焦、灿烂、凝固等词语就更接近诗性的思维。第三步是加法训练,陈教授给大家提供了两个词语:电梯和任意一个动词,要求大家根据这两个词语完成分行扩展。同学们结合各自的生活情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精彩的添加拓展,令陈教授赞不绝口。随后,陈教授还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减法训练、起承转合训练和修改训练。

  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了,但诗性思维的培养不会就此停止。陈仲义教授将新文学与诗歌的人文之光带到东大,不管是陌生化所带来的惊奇感、还是熟络化所带来的新发现,都充满沉醉的浸淫、“欲说还羞”的神秘体验、和臻乎饱满的审美张力。诗意,这种灵动飞扬的生命愉悦,这种“飘飘然”的自由想象,深深根植于在场每一位东大学子的内心,指引同学们在人文日兴的道路上拾级前行,不断攀登诗性思维的高峰。



文稿:李德昊

编辑:彭佳璐

摄影:韩昕彤


我们是文教,

一路与你同在。



 

处室电话: 办事厅52090218,教务科52090226,学籍科52090227,教研科52090220,实践科52090233,>更多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东南大学教务处  [网站管理]